Namaste,今天也練習瑜珈了嗎?

Top
 
Sujit-Sauryayoga 索莉雅太陽瑜珈專欄 「他一定得說這些傷人的話嗎?」-面對毒性話語的瑜珈哲學

「他一定得說這些傷人的話嗎?」-面對毒性話語的瑜珈哲學

惡毒言語像利刃,刺向心裡最脆弱的地方,瑜珈如何幫助我們呢?


最近有學生問我:「我經常被別人看似無心卻帶刺的話語刺傷,有時我甚至不知不覺就把這樣的負面情緒遷怒到家人朋友身上,我無法控制別人要說什麼,但我要怎麼樣才能消化掉那些被激起的情緒呢?」


當我們在練習瑜珈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專心致志,完全投入其中,這裡談得不只是體位法標不標準,而是你全然覺知身體正在經歷怎樣的變化,包含動作、呼吸、肌肉以及你當下的感受,也就是進入了探究真我(Self Inquiry)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你會逐漸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因著生長背景的養分而各自茁壯成長,透過個人的生活經驗建立起一種極具個人風格的特定哲學思維,說白話一點就是,我們通常心裡都有一份認知是「我」必須要變成「特定的樣子」,才能在這世界生存下去。有些時候,這種思維很容易改變,只要你找到了你願意相信的正面想法,但更多時候,改變談何容易。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在我的成長經驗之中,我體會到,如果我將怒氣釋放在他人身上,實際上,不只是傷害了他人,那份憤怒會反彈回來傷到我自己,這可以說就是我的哲學思維。當我年紀還很小,仍在小學階段時,我有兩三個非常親近的同學,因為練習瑜珈的緣故,學校常會要我去做瑜珈表演,同學們就會故意開我玩笑地叫我「表演藝術家」,沒事見了面就說:「嘿!藝術家!」有時候你會覺得有趣好笑,但有時候你則覺得不太開心。同學愛這樣亂開玩笑,偶爾就會有小小的爭吵,忍了一段時間,我就告訴老師關於同學們越來越過分的「玩笑話」,接著,他們就被老師處罰了,但我卻覺得很愧疚,我覺得是我的錯才害得同學們被處罰,都是因為我跟老師抱怨,他們才會被老師處罰。


在愧疚的情緒之中我意識到-因為太過生氣以至於情緒失去控制,因為強烈的情緒反應(Reaction),我又再因此做出相對的行動(Action),形成了「情緒反應牽動行動、行動牽動情緒反應」的閉路迴圈,當你真的回過頭來看結果,一樣使你痛苦,所以你終於知道,你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去反應去處理,但卻創造了一個惡性循環,你一樣不快樂,難過的感受絲毫沒有降低,這代表了當你注入過激的情緒反應,隨之而來的行動、結果並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你只會感受到更強烈的痛苦、酸楚以及痛苦。



為了避免創造出惡性的「情緒-行動-結果」循環,你必須要具備辨別自身「情緒耐受程度」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去理解情緒反應程度要保持在何種程度之類才能夠保護你,不讓情緒完全掌控你,藉此避免在事後感到痛苦、後悔、愧疚、悲傷、憤怒,這可視為是一種控制情緒的方式。


但你要如何培養出辨別情緒耐受程度的能力呢?你要如何設定出情緒界線?這需要非常清晰的覺察能力,才能夠看見事情的本質,在瑜珈練習之中,當你進入了探究真我(Self Inquiry)的階段,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全心投入便能讓你練就覺察能力,最終了解,情緒終究是過客,讓它離開,其實並不難。

 
Sujit-Sauryayoga 索莉雅太陽瑜珈Article Column 「他一定得說這些傷人的話嗎?」-面對毒性話語的瑜珈哲學

「他一定得說這些傷人的話嗎?」-面對毒性話語的瑜珈哲學

惡毒言語像利刃,刺向心裡最脆弱的地方,瑜珈如何幫助我們呢?


最近有學生問我:「我經常被別人看似無心卻帶刺的話語刺傷,有時我甚至不知不覺就把這樣的負面情緒遷怒到家人朋友身上,我無法控制別人要說什麼,但我要怎麼樣才能消化掉那些被激起的情緒呢?」


當我們在練習瑜珈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專心致志,完全投入其中,這裡談得不只是體位法標不標準,而是你全然覺知身體正在經歷怎樣的變化,包含動作、呼吸、肌肉以及你當下的感受,也就是進入了探究真我(Self Inquiry)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你會逐漸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因著生長背景的養分而各自茁壯成長,透過個人的生活經驗建立起一種極具個人風格的特定哲學思維,說白話一點就是,我們通常心裡都有一份認知是「我」必須要變成「特定的樣子」,才能在這世界生存下去。有些時候,這種思維很容易改變,只要你找到了你願意相信的正面想法,但更多時候,改變談何容易。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在我的成長經驗之中,我體會到,如果我將怒氣釋放在他人身上,實際上,不只是傷害了他人,那份憤怒會反彈回來傷到我自己,這可以說就是我的哲學思維。當我年紀還很小,仍在小學階段時,我有兩三個非常親近的同學,因為練習瑜珈的緣故,學校常會要我去做瑜珈表演,同學們就會故意開我玩笑地叫我「表演藝術家」,沒事見了面就說:「嘿!藝術家!」有時候你會覺得有趣好笑,但有時候你則覺得不太開心。同學愛這樣亂開玩笑,偶爾就會有小小的爭吵,忍了一段時間,我就告訴老師關於同學們越來越過分的「玩笑話」,接著,他們就被老師處罰了,但我卻覺得很愧疚,我覺得是我的錯才害得同學們被處罰,都是因為我跟老師抱怨,他們才會被老師處罰。


在愧疚的情緒之中我意識到-因為太過生氣以至於情緒失去控制,因為強烈的情緒反應(Reaction),我又再因此做出相對的行動(Action),形成了「情緒反應牽動行動、行動牽動情緒反應」的閉路迴圈,當你真的回過頭來看結果,一樣使你痛苦,所以你終於知道,你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去反應去處理,但卻創造了一個惡性循環,你一樣不快樂,難過的感受絲毫沒有降低,這代表了當你注入過激的情緒反應,隨之而來的行動、結果並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你只會感受到更強烈的痛苦、酸楚以及痛苦。



為了避免創造出惡性的「情緒-行動-結果」循環,你必須要具備辨別自身「情緒耐受程度」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去理解情緒反應程度要保持在何種程度之類才能夠保護你,不讓情緒完全掌控你,藉此避免在事後感到痛苦、後悔、愧疚、悲傷、憤怒,這可視為是一種控制情緒的方式。


但你要如何培養出辨別情緒耐受程度的能力呢?你要如何設定出情緒界線?這需要非常清晰的覺察能力,才能夠看見事情的本質,在瑜珈練習之中,當你進入了探究真我(Self Inquiry)的階段,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全心投入便能讓你練就覺察能力,最終了解,情緒終究是過客,讓它離開,其實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