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師用200個小時教會我的事
受訪/I-Han 整理/Vicky
練習瑜珈邁入第3年。第一次踏入瑜珈教室是因為媽媽。從小就駝背的緣故,爸媽帶我去試過各種療法,但都沒有矯正回來。高中的時候,因為長時間坐著,也沒有什麼運動習慣,所以常常感到胸悶、頭暈,一到段考期間就容易生病。有幾次考完一天就去吊點滴,隔天再回學校考試。高三那年,瑜珈剛在台灣流行,媽媽好奇地拉著我去報名上課。上課過程中我只覺得很丟臉、很想逃出教室,因為我的筋骨僵硬,肌耐力也不夠,有很多動作都做不到,當時心理os.不斷,想著「再也不要來了。」隔年到美國唸書,雖然偶爾會去健身房,跑跑步機,但4年下來還是增重了10公斤;不只體態變型,生病的次數也變得頻繁。媽媽有點看不下去,在我暑假回台灣期間,引薦我和Sujit老師從一對一練習開始。我們維持1週1次,每堂課60分鐘的練習。大概1個月之後,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柔軟度有改善,有些做不到的體位法也慢慢進步了,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人都覺得我的身形改變,氣色變好了。因為這樣,我開始覺得瑜珈似乎有很多好處,變得積極,不斷調整練習的次數,從1周1次到維持現在1週6次。瑜珈改變的不只是我的外在,也改變了我的生活:
1.透過每一次的練習,我學會觀察自已的身體。開始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午、晚餐多以蔬菜和魚肉為主、晚上11點上床睡覺)
2.積極設立目標挑戰,但決不勉強自己的身體。
3.Live in the moment. 活在當下,專注於自己,傾聽自己身體,不與他人比較,只求自我的進步。
會決定報名200小時師資班的原因,是因為婚後計畫搬到美國定居,我希望未來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自我練習。另一個原因,是想讓我的先生也能和我一起練習瑜珈。因為我知道,瑜珈能夠幫助他,在工作壓力下保持身、心靈平衡。
之前在課堂練習時,大多是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其實有點像在模仿老師的動作,對於動作的原理或是課後的梵唱也沒有太深入認識。但在師資課程中,我們有機會深入探討體位法的各層面。比方說,在做蝴蝶式伸展髖部後,會以牛面式接續,以按摩舒緩髖部做為互補動作。透過課程,了解體位法背後的原理,練習時更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傷。除了進一步學習體位法,瑜珈哲學和生理解剖學的知識,在試教的過程中,訓練自信心及表達能力也是收穫之一。
上師資班前,身、心必須做足準備,時間的規劃也很重要。200小時的課程中,70%是體位法練習,從早上7:30開始,一天最少4小時練習,是常見的事,體力消耗很大,保持耐力相當重要。在平日上班8小時之餘,還要練習及讀書,是很辛苦的事,所以時間規劃很重要。回想在這過程中,也曾有幾度想放棄的念頭。但只要記得保持初心,享受當下的練習,接受自己。通過考試只是一個過程,要持續練習增進知識才能進步。